如何拟制督查报告的标题

领导政务繁忙,工作应接不暇,一般看报告先看标题,重要的事项重点看,有的报告只需看一个结果,有的甚至看了标题就放下。督查报告的标题是报告的眼睛。标题准———“明眸善睐”可让领导当机确定看报告的方式,正确配置好宝贵时间。标题靓———“顾盼生辉”能让领导产生想读报告的欲望,可增强报告的可读性,提高报告的表达效果。所以,督查报告的标题非常重要,既要揭示主旨,做到简洁、规范、准确,又要引人注目,便于阅读、管理和使用。
一、督查报告标题的几种形式
督查就是向下了解实情,向上提炼汇报。督查报告是督查部门按照党委政府或领导要求,对某项决策部署开展督促检查后,对督查过程、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意见和建议等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向党委政府或领导进行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报告。督查报告的特殊属性,给其标题的写作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督查报告的标题既可写成公文式标题,按照公文标题的三个要素来拟写;也可以另辟蹊径、独具匠心,写成自由式标题,如结论式标题、判断式标题、正副式标题等。
1.“发文单位+督查事项+报告”型。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缺一不可,一般的督查报告标题也包括这三个要素。如《X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X市人民政府关于M县环城绿化建设项目信件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X省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市商务局贯彻X市长关于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批示的情况报告》。
2.“督查事项+报告”型。由于督查报告主要是向领导反映真实情况并谏言献策,一般不对外,所以标题不一定具备三个要素,可适当简单一些。如《市县乡“三张清单”推进情况督查报告》《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报告》。也可加上“关于”,构成“关于+督查事项+报告”型。如《关于落实X市长对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批示的情况报告》《关于对××××进行专项督查的报告》。
3.“结论式或判断句式”型。督查报告的标题可以像论文一样,用鲜明、准确、生动、简练的词语挈领全篇、揭示主旨,起着展现观点、统摄文字、概括内容的作用,让领导一看标题就能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产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归纳概括,突出标题的针对性,让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这样的标题对促使领导作出批示、推动工作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当前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亟需关注解决的问题》《扶贫进展很缓慢,工作还需下大力》等。但这种写法要在第一段先说明根据谁的安排,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让领导一开始就知道为何做、谁去做、做什么、做得怎么样。
4.“主标题+副标题”型。主标题是报告的大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简单明了,直接揭示论点。主标题可以作评价和判断,也可借用警句或问句表达;副标题在主标题之后,对主标题起辅助、补充作用,多采用公式化写法,由督查对象、督查内容、文种组成,简明扼要,疏朗醒目。主、副标题内容文字切忌重复,也不能将主副标题搞颠倒。例如,《好政策更需落实好好措施还需效果实———支持全市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报告》《城乡协作的一种好形式———尚德县厂村挂钩营销督查情况报告》等。总之,要用简洁的文字撰写好报告的主标题,让督查报告的标题既有新鲜感,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督查报告标题拟制的几个误区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善于概括和精练词语,言简意赅,生动、明确、针对性强,既准确表达报告事项,字数又不是很多。但有的撰稿人总是拿捏不好,难以做到精简适度、表达准确。
1.繁杂冗赘。有的报告标题不仅字数多,且含混不清,让领导看得云里雾里,感觉很累。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中国政府网涉企政策措施不落实举报投诉平台网民反映三明区冰暖养老服务中心有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督查报告》,可改为《关于网民反映M区养老服务中心问题整改的督查报告》;《关于大明市长在国家统计局安东调查队〈统计调查〉第11期“东上省村社合一合作模式助推农产品产销衔接成效明显”作出批示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可改为《关于X市长对村社合一合作模式批示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关于对各县区、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报告》这一标题还有些琐碎,不够简洁,可改为《全市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督查报告》。
2.简而不明。有的报告标题为精简而精简,似是而非,大而空洞,言之无物,让领导看完不知道是谁安排的哪一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如《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情况的督查报告》,可改为《关于贯彻落实X市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批示的督查报告》。再如《国家税务总局X省税务局关于报送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件办理情况的报告》《关于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督查报告》等标题,虽然简洁,但从标题中只能知道是批示件办理情况的报告,具体事由不清楚,也不知道针对的是哪一个批示件,这样的标题基本成为“万能标题”,失去了标题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3.题文不符。报告标题要准确醒目,紧扣主题,让领导一目了然,看见标题即知因何事报告,既不能“大帽子底下小脑袋”,也不能“大脚妹子穿小鞋”,更不能为了引起领导的注意而哗众取宠,歪曲主题,故意使用“新奇特”的标题。表述准确是标题的生命力所在,是前提和基础,失去了准确性,即使再华丽、再工整的标题都是毫无意义的。还有的标题存在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的情况。如某市委书记在《关于1-10月份〈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的通报》上作出批示,市督办督查局督查后以《市领导批示件办理情况报告》上报给市委书记,这个标题就与文章内容不一致,会让人以为是对市领导批示件总体推进情况的报告,起不到标题应有的作用。又如针对我市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省委领导在我市上报的值班信息上作出批示后,市委办公室以《关于近期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为题报告批示的落实情况,这个标题没有准确概括实际内容,应改为《市委办公室关于省委领导森林防火批示落实情况的报告》。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