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趣——提高演讲稿品位的一大要素

所谓理趣,顾名思义,就是理中之趣。演讲稿应当有品位。这种品位,是指演讲稿品质的不同层级和位次。经验表明,精彩的优质演讲稿必然追求高品位,而高品位的演讲稿不可缺失的就是理趣。因为演讲稿中的理趣更能彰显演讲者睿智的思想和高雅的气质,能够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让听众品赏和寻味。
一、反省透示理趣
运用反省的方式说理,往往可以透示出一种风趣。因为这种带有轻度调侃意味的自我反省,能够让听众在忍俊不禁的语言中,体会到因解说富有理趣而提升的品位。例如,一位学者在题为《我感谢母校的栽培》的演讲中,这样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的感谢:
很高兴回到母校参加校庆。我们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学霸,也培养出了一小批学渣。我就是学渣的代表。记得当年我考入实验中学初中部时,成绩还是靠前的。可是过了三年,我因1.5分之差没有考上母校的高中,只好去了别的学校。初中三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我的作业没有完成的时候,老师就会罚我到教室后面去站着。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因为这种罚站的经历给我的人生成长带来了帮助,它让我站着没事就反省自己,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也教会了我如何坦然地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母校老师曾经对我的惩戒,因为这种严厉的惩戒,其实就是一种辛勤的栽培。
演讲者称自己是一小批学渣的代表,因为当年中考差了1.5分,没有考上母校的高中。他回忆初中三年印象最深的是因未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罚站,他称这种被罚站的经历为“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因为它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了帮助。这样在不动声色的反省中透示的理趣,让听众感受到了演讲者宽容的心怀与豁达的气质,真可谓理中含趣,意味深长。
二、比喻体现理趣
比喻,既是一种语言修辞的手法,也是一种形象说理的方式。运用比喻说理,不仅可以使议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能够让事理形象鲜明、生动有趣。例如,一位作家在题为《阅读就像吃饭》的演讲中,这样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独特理解和评价:
阅读就像吃饭,上来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吃完了,心情很愉快,身体很受用,对大多数食客来说,这就是终极目的。如果吃完后不让走,非要他说出这道菜用什么原料构成,用什么方法制作,包含着什么样的营养价值,那就很可能让他把吃下去的呕出来。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休闲的方式,是为了从中得到乐趣。谁也不会把中学语文分析文章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活动中去。所以说,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基本上都是用于考试的知识。考试完毕,就会被抛弃。用这么多的时间,花那样大的精力,去学一些一次性消费的东西,实在是很不划算的事情。
演讲者把阅读比作吃饭,对于大多数食客来说,终极目的就是心情愉快,身体受用。如果饭后还要对菜品的原料、制作和营养,进行一番探究,就可能导致食客的呕吐。这样比喻是为了从事实上解析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态度和目的,并指出中学生学习的分析文章的方法不适用于日常阅读。如此幽默的评说体现出的理趣,特别耐人寻味。
三、对比彰显理趣
运用对比的方法说理,更容易在强烈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的特征,从而揭示事理的独特内涵。这种在对比中蕴含的理趣,往往会成为演讲引人关注的亮点。例如,一位院士在题为《名人与凡人》的演讲中,这样论述名人与凡人之间的差别:
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开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士根本不懂的。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在我的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我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这在历史上是不乏先例的。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吗?
演讲者结合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感受,巧妙地把人们对名人和凡人在同一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对照起来加以比较。让听众在巨大的反差中,加深对社会的审视和对人生的反思,并体会到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理趣。显而易见,这种别出心裁的对比说理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引发了听众对盲目崇尚名人现象的自我反省和深层思考。
四、细想体察理趣
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往往会遵循一种规律。初识之时,往往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一经细想就会体察出在事物的表象下蕴含的不同寻常的理趣。例如,一位教授在题为《人就是不能证明自己》的演讲中,这样表述自己的证婚感想:
细细想来,是不是有点滑稽?自己结婚,却要别人来证明!不过,人也确实很无奈,什么都能干,上天入地,连月球上都留下了脚印。但是,人就是不能证明自己,社会越是现代化,人越是不能证明自己。人类越是进步,人对人越是不能放心,因为人也越来越狡猾了。荀子说人性恶,别的方面我不知道,在婚姻方面,比人性善要深刻得多。在涉及人的情感中最为强烈的方面的时候,人最会说谎,连测谎器都无能为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意是话说出口就很难反悔,去掉这个意思,就是说话等于打水漂,连个影儿也没有的意思。结果是人对人的不相信成了一种宗教、一种制度、一种民俗,具体表现就是证婚啊、证书啊、婚礼啊等等。你会赖账吗?有婚礼为证。为什么要拜天地,就是请天地为证。天地无言,这是圣人讲的。天地不讲话,这个证人,就轮到鄙人这儿了。可怜的新郎新娘啊,就是不能让你自己为证……
演讲者担任证婚人,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婚礼。这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他细细想来却觉得“有点滑稽”,因为“自己结婚,却要别人来证明”。由此生发开来,演讲者议论起“人就是不能证明自己”的无奈,并从社会与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证婚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此小题大做的联想和漫议,确实体察和传达出了一种让听众忍俊不禁的理趣。
在演讲中讲求理趣,就是要让说理既有理智的思辨性和启示力,又有意趣的幽默感和吸引力。朋友,让你的演讲稿多一点理趣吧,因为富有理趣的演讲稿才更加具有高品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