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写好会议报告

会议报告是一种会议文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要集会活动上,由各级各类机关主要领导、各级组织的代表人员向全局性大型会议就某项工作或某阶段的工作所做的重要讲话或指导性讲话;另外一种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某种情况、某种经验所做的报告性文件。
1.会议报告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会议报告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会议或活动都会涉及会议报告的书写拟制,作为一种书面文字材料,会议报告是会议文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会议或活动的核心内容,大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小到某个单位的阶段工作总结或某项工作会议,都会涉及会议报告这个内容。会议报告具有很好的总结、宣传作用,尤其对于会议主要精神的传达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2.会议报告的特点及分类
依据会议报告的实践应用情况来看,一份合格的会议报告应该具有清晰易懂、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交流的双向性、有较强的针对性等特点。
一是清晰易懂。要牢记会议报告语言应清晰易懂的基本要求,因为通常情况下,会议报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不可能给与会人员反复讲解,而且,由于与会人员的理解能力层次不一,只有用大众化的、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传达,才能使与会者深入理解报告的基本精神,所以,会议报告主要应该以叙述和说明两种方式进行表达,语言要简明扼要。
二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大型会议或重要场合中,有关领导人或有关机构组织的代表人物所做的报告,往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个焦点而进行的,带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目的就是要通过及时的会议报告,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者矛盾,从而推动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这种报告必须要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意义,在拟制过程中,要对语言的用法进行反复推敲,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反复研究,务必使所做的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正确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要切实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既要让与会者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要为与会者提供最有价值、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三是交流的双向性。会议报告不是命令指示,报告能否让与会者或参加活动的人员接受,不但取决于报告者的文采和表达能力,还取决于所拟制的报告内容是否能让与会人员认可,是否能够切实针对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与否。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能夸夸其谈、想当然地做事。
四是有较强的针对性。会议报告所讲的内容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项工作或某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总结性、指导性的发言。会议报告就是为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会议报告所讲述的内容,在实践工作中必须能够行得通,必须科学有效,必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易于操作,不能指桑骂槐、指鹿为马,更不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将会议报告归类为不同的种类。比如:依据时间来划分,会议报告可以分为阶段性会议报告、综合性会议报告、年度会议报告等;依据会议报告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将会议报告分为政治类会议报告、军事类会议报告、经济类会议报告、总结类会议报告、工作类会议报告等。
3.会议报告的写作格式
会议报告一般由标题、受文者称呼、签署人及时间、正文、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会议报告的标题一般用《×××同志在××××会议上的报告》的形式,另外一种是不出现人员姓名和会议名称,直接写《××××工作报告》,也有的用《关于××××的报告》。
(2)受文者称呼。按照正常的公文格式进行书写。
(3)签署人及时间。在标题正下方标明签署人姓名,并在姓名下方标明时间,用括号括起来。
(4)正文。正文是会议报告的核心内容。首先,要说明会议的性质、任务、意义或缘由等内容;然后,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总结提炼,并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方向和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最后,以强调意义、发出号召等结尾。如果是政治类的报告,很多时候需要提请会议审议,那么就要在结尾写明“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或委员)审议”之类的话。总的来说,会议总结的正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说明缘由、客观分析工作业绩和经验、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当前的形势、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或者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5)落款。落款由署名和时间组成,如果标题中已经署名,则可以省略。
4.会议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会议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拟制,不能信口开河,内容尽可能全面、科学,不能只说成绩,对存在的问题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并剖析明白,做到突出重点、语言严谨。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