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公文“六字”要诀

公文写作是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基本功,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能体现写作者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写好公文应遵循“六字”要诀——准、短、实、新、清、度。
字斟句酌,突出一个“准”字。公文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严肃性,必须确保内容正确、文字精准,杜绝歧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好公文,是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千锤百炼而成的。
删繁就简,突出一个“短”字。公文写作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文风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言简意赅、意尽言止,让人一看就明白。“短”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清楚要贯彻的精神和工作要求,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当然,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简短而牺牲公文内容的完整性。言之有物,突出一个"实”字。公文写作是因为有工作要安排、有政策要传达,公文中每个部分、每个细节、一字一句皆有深意、都有用处。
公文写作务必言之有物,突出“实”。“"实”有三层意思:一是客观真实,文中的信息要真实可靠;二是内容实用,提出的措施办法要符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文风朴实,杜绝故弄玄虚、华而不实。与时俱进,突出一个“新”字。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期间针对办公厅具体职能作出指导:“文字工作要常做常新,不要‘八股,不能老套。”公文的发布,是与时俱进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目的是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因此"新”首先是紧跟新形势、领会新精神、悟透新政策、选取新素材、提炼新观点、找到新方法、提出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其次是在表达形式和遣词造句上体现“新”,文字清新鲜活,避免陈词滥调;再次是要有宽阔的视野,跳出惯性思维,善于从新的角度切题,并在谋篇布局、铺陈延展中表“新”意。层次分明,突出一个“清”字。首先,主旨立意和写作思路清晰,谋篇布局能抓住重点,突出主题,让人一读就懂,节约时间和精力;其次,结构清晰,内容主次关系、材料因果联系、先后顺序等均要符合内在逻辑:再次,文字表述清楚,不拖泥带水,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就不绕弯子,不刻意使用华丽辞藻和惊人之语。把握分寸,突出一个“度”字。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责、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的文书,务必注重政治高度和内容深度。提升政治高度,一方面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公文中提出的每个观点、部署的每项工作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达到以文辅政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起草公文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审慎把关内容导向,不说过头话,杜绝”低级红”“高级黑”,等等。增强内容深度是指公文起草能紧扣社会热点,触及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切,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提炼核心要点,升华主旨意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