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写好调研报告要避开“六大雷区”

2024-08-03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写好调研报告要避开“六大雷区”

  要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不仅要遵循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比如观点与材料的一致性;也要顺应调研报告写作的特殊要求, 比如对策与问题的对应性。不仅要知道怎么写,心中有“正面清单”;也要知道不能怎么写,心中有“负面清单”。笔者在实践中体 会到,要写好调研报告,应当避开“六大雷区”。

  一、观点与材料不统一

  观点与材料之所以不统一,其根源在于对材料梳理、分析得不够,对观点提炼、概括得不准。大体有三种表现:

  一是从上往下看,观点不能统帅材料,“帽子小脑袋大”。观点的涵盖面较窄,而材料的涉及面较宽。比如一篇关于经济责任审 计工作的情况型调研报告,在情况部分有个观点“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多措并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具体内容却是谈“着力推进产 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科学监管和技术进步、着力完善节能减排的基础条件”,显然是以偏概全。如果把观点改成“打出釜底抽薪组 合拳,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就能涵盖内容了。

  二是从下往上看,材料不能支撑观点,“帽子大脑袋小”。观点的涵盖面较宽,而材料的涵盖面较窄。比如一篇关于培养机关年 轻干部的经验型调研报告,有个观点“搭建基层培养平台,让机关年轻干部更接地气”。“平台”是个热门词,用于年轻干部培养领 域,是指供青年干部施展才能的舞台,具有稳定性、创新性、宽广性等特征,但这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则是走走基层、送送“微心 愿”、写写观感等内容,属于常规性、随机性的举措。如果把小标题改为“推动机关年轻干部走基层、接地气、增情怀”就准确了。

  三是从整体看,观点与材料不符,“帽子戴错脑袋”。观点概括的是一面,而材料涉及的是另一面。比如一篇关于促进农民参与 社会治理的情况型调研报告,有个小标题为“培训精英农民,建设全员共治共富的幸福乐园”,内容除了“深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深化农村基层治理”与小标题相关外,其他内容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公共服务供给”等,都与培育精英农民毫不沾边。应当 从激发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提升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健全农民参与治理的机制等几个方面深入调研、收集素材、提炼观 点。

  二、事例与数据不准确

  事例与数据之所以不准确,其根源在于调研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不够,导致事例、数据与客观事实有出入。大体有两种表现:

  一是选用的事例与事实有出入。

  要么事例本来就在主体、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具体细节与事实有出入;要么事例在一个时间段与事实是 吻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事例与事实变得不吻合了,再引用这种事例就属于刻舟求剑。比如一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的问题型调研报告,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时,揭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流程复杂,农民主动退出意愿低,对合作 社的管理服务造成一定困难”等问题,由此建议上级层面“研究简化合作社退出流程和相关制度要求,提升经营主体注销便利度”。 而事实是,上级人大常委会早在三年前就修订了地方性法规,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 动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申请注销登记的,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税收等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便利服务。”可 见,在当下法律层面并不存在“注销难”的问题。

  二是选用的数据与事实有出入。

  调研报告所选用的数据除了统计部门、专业部门提供的外,一般是在调研时所采集的。有时调研内容和对象很宽泛,而调研的覆 盖面又比较窄,因而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有些调研所得的数据受到调研对象的主观性影响,比如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如 果样本量偏小,受到调研对象的主观性影响就可能大,这样也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再者,受采集者的专业水平、采集的时间段等 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数据无小事,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马虎不得。数据之间相互关联,稍不留神,就会出现 偏差。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不平衡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所以不平衡,其根源在于调研报告写作者数理思维能力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的娴熟度不高。大体有两种表现:

  一是缺少定性分析,罗列数据,概括力不足。

  写作中,通过典型数据来摆事实、讲道理,用数量关系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是必要的。但只是罗列数据,缺少定性分析,就会 让人眼花缭乱,莫名其妙。比如,一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陈述了某年度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经营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的绝对数、相对数、增长率等,然后再简单提示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不高、增速缓慢。这样的陈述,无法为提出 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做好铺垫。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应该运用阐释、归纳、对比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阐释农民收入水平与预 期目标相差有多大、与周边区域的差距在哪里、存在差距的根源在哪里等,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是缺少定量分析,过于抽象,说服力不强。

  有的调研报告只是亮出抽象性的观点,然后进行理论阐释,而缺乏数据支撑,因而说服力不强。比如一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调研报告,提出某市乡村发展迎来了“三大拐点”的观点,即空间收缩拐点、价值实现拐点和整体地位拐点,全部都是理性的文字 阐释,并无一个数据支撑,更无坐标轴的形象展示,读来云山雾罩,不明所以,“拐点说”就显得牵强附会。

  四、对策与问题不对应

  对策与问题之所以不对应,其根源在于忽视了调研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终极追求,未能充分理解对策具有基于问题的针对性特

  征。大体有三种表现:

  一是“有症无药”。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尽管难以做到“一个茶杯一个盖”,一一对应,但要求每个问题都能找到对策,不能“十个茶杯五个 盖”。比如一篇关于“农民荒”问题的调研报告,在问题部分提到在乡村“年轻人成了稀罕物”,种粮农民呈“高龄化”趋势,但在 对策建议部分,却并没有提出农村如何留住本土年轻人、吸引外来年轻人的“锦襄妙计”。

  二是“药不对症”。

  虽然提出了对策建议,但不能有效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照单开药”诊不了病、断不了根。比如,一篇关于某些景区宰客问题 的调研报告,针对宰客现象严重、屡禁不止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提升旅游服务透明度、加强行业自律等建议,但这 些建议并没有抓住屡禁不止、止而反弹的根本所在,即对宰客现象曝光不够、对宰客行为监管不力、对宰客主体处罚力度不大等,往 往治标不治本,或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不能解决一类问题。

  三是“药方空泛”。

  搞“大水漫灌”“高射炮打蚊子”,不具体、难操作。比如,一篇关于涉农资金管理使用问题的调研报告,提出完善涉农资金使 用办法和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防止‘撒胡椒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至于对涉农资金如何统筹管理,怎 么聚焦使用,并无具体举措。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应尽可能落实到具体的行政层级与地理空间上,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主体与项目保 障上,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节点任务上。

  五、局部与全局不和谐

  局部与全局之所以不和谐,其根源在于站位低。只看局部、不看全局,统筹差;只顾局部、未顾全局,导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产生矛盾。写调研报告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立足局部看全局,胸怀全局论局部,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 益。

  有一篇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调研报告,反映某地创新设立农民工准备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到位。当时,国家部委 有一个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规定建设单位开工前提取合同价款的2%-5%存到专业银行,用于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该地将提 取标准提高到15%,确实能“充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但在全国上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大背景下,此地做 法会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呢?属不属于“层层加码”呢?因此,要把这种做法写成经验型调研报告时,还得慎重行事。

  六、分量与体量不相称

  分量与体量不相称,根源在于未能充分准确理解分量决定体量、体量表现分量的辩证关系。大体有两种表现:

  一是体量大,分量轻。

  动不动把调研报告写成八九千字甚至上万字,冗言杂语多,而干货实货少,“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难以卒读。哪怕是重 大的、综合性的调研报告,写成2万字,也还是太长了,会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二是分量重,体量小。

  调研报告中对重要事理叙述不够、分析不透,“手长衫袖短”“洋葱不剥皮”,不过瘾、不解渴,因而缺乏说服力。

  在撰写调研报告的实践中,要有效避开“六大雷区”,写作者除了应当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外,还应当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理论 素养、政策水平、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准。因此,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精于表达,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写作能力。

相关文章

  • 浅谈专题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的区别
    浅谈专题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的区别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回复上级机关询问时所使用的文种。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泛, 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都可使用。根据内容与作用的不同, 报...

    2023-04-01 16:54:29 专题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
  • 谈谈领导讲话稿写作
    谈谈领导讲话稿写作

      领导讲话稿撰写是一项神圣崇高的工作,必须敬之重之爱之  对这个岗位这项工作是否敬重与热爱,决定了是否有澎湃的写作激情与炽热投入。社会不能轻视、我们自己不能小视,因...

    2021-02-23 00:02:05 领导讲话稿
  • 消弭距离:讲话类公文写作的共情技巧
    消弭距离:讲话类公文写作的共情技巧

      讲话类公文是指在政务场合所使用的,包括讲话稿、贺词、开闭幕词、欢迎词、祝酒辞等诸多文种在内的事务性文书的统称。尽管这些文种并未跻身《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2022-07-12 22:11:51 讲话类公文
  • 如何写好红色旅游导游词
    如何写好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色旅游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

    2023-03-15 22:37:27 导游词
  • 教你如何写好会议讲话
    教你如何写好会议讲话

    通俗来讲,讲话稿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下,当众进行发言的需求而拟制的一种发言稿,不同场合的讲话稿有不同的拟制要求,核心是要依据场合的需要进行拟制。本书所说的讲话稿指的是会议讲话稿,就是各级各类机关或单位在召开各种会议时,由相关领导在会议上所做的带有宣传、指示、总结、号召等性质的讲话的文稿。...

    2021-03-03 00:44:55 会议讲话
  • 怎样做好党委常委会会议纪要
    怎样做好党委常委会会议纪要

      党委常委会作为领导与决策机构,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委常委会会议是各级党委定期召开的一项会议, 主要负责集体研究讨论各级党组织所在单位当前面临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重...

    2023-03-11 21:40:24 党委常委会 会议纪要
  • 什么是“公文整理”?
    什么是“公文整理”?

    公文整理,即文秘工作部门对办理完毕的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2021-03-26 22:37:11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答疑解惑
  • 工作总结折射“四种境界”
    工作总结折射“四种境界”

      工作总结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年度工作总结、月度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总结等常用的工作总结,都是为了对某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回顾梳理,进而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022-02-10 16:04:57 工作总结
  • 怎样写出高质量“三农”文稿
    怎样写出高质量“三农”文稿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起草“三农”文稿是党办文稿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写出高质量的“三农”文稿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关键...

    2023-03-25 19:43:38 三农
  • 排比使你的演讲气贯长虹
    排比使你的演讲气贯长虹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的修辞方式。从形式标志上可以分为短语排比、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等, 从表达方法上可以分为说明式...

    2023-04-30 22:26:25 演讲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