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 “催办”有什么要求?
    “催办”有什么要求?
    “催办”是对办理中的公文,向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进行督促或检查。催办的目的在于防止积压和误事。...
  • 什么是“清退”?
    什么是“清退”?
    “清退”是指文件的承办部门对已经办理完毕的文件,按照有关规定和上级所确定的时限要求,将其退还给上级机关。除个别文件随办毕随退还外,一般是在年终统一清退,随同上交文件要填写“文件清退单”。...
  • 什么是“拟稿”?
    什么是“拟稿”?
    “拟稿”,就是起草文件,也称“撰稿”。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文字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机关的政策水平、精神面貌、指挥或执行能力,因此,必须切实重视文稿的撰写工作。拟稿又是机关制发文件的首要环节。...
  • 部门内设机构可以使用“文件格式”行文吗?
    部门内设机构可以使用“文件格式”行文吗?
    不可以。比如,“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引自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1)1号文件)...
  • 什么是“封发”?
    什么是“封发”?
    “封发”即文件的装封与发出。文件装入信皮后,先用装有文件的信函数量与文件印制的数量进行核对,清点无误后再粘封。对密级、急件、亲启件,应加盖戳记,注明亲启;凡应回收的文件,要注明收回的时限。外发文件,应留出两三份作为存本,连同定稿一并存卷备查。...
  • 如何确定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
    如何确定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
    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是指在一个机关中对于公文处理的运转流程所采取的形式,一种是集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分散的形式。...
  • “凡文必进公文流程”的做法正确吗?
    “凡文必进公文流程”的做法正确吗?
    公文处理的程序是就公文处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而言的,并不是说任何一份文件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假若不视文件的具体情况,什么文件都要如此“大摇大摆”地周游一番,使一些本不应进入公文处理实际程序的文件材料充塞进去,加大公文处理的文件数量,所耗用的时间必然增加,这样不仅不利于对主要文件的办理,而且大大降低了一个机关处理公文的效率。...
  • 如何防止公文运转过程中的“变异”与“失真”现象?
    如何防止公文运转过程中的“变异”与“失真”现象?
    所谓公文的变异和失真,就是公文在自上而下地传递运转过程中,其重要性被贬低,本意遭曲解,执行起来被打折扣,从而使这一文件本可以起到的作用受到损失或从根本上失去应有作用。...
  • 什么是“党政信息”?
    什么是“党政信息”?
    党政信息是指在党和国家的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信息,它是架设在党和国家机关与社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常以消息、指令、情报、密码、数据、知识等表现出来。...
  • 什么是“文牍主义”?
    什么是“文牍主义”?
    “文牍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指脱离实际,不深入基层,不了解下情,关在办公室里单靠制发、处理公文来指挥工作。...
  • 销毁公文档案有什么具体要求?
    销毁公文档案有什么具体要求?
    据党和国家及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对失去保存价值的公文档案进行销毁应编造档案销毁清册和撰写销毁报告,办理批准手续,坚持执行监销制度。销毁公文档案应注意安全保密,一般要有两人以上监销。销毁后监销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并注明销毁方式(焚毁或变成纸浆)和时间。...
  • 什么是“公文管理”?它与“公文处理”等同吗?
    什么是“公文管理”?它与“公文处理”等同吗?
    不等同。公文处理是一个较大范围的概念。从广义上看,它不仅包括公文的文种、格式、行文规则、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公文归档等环节,而且还包含公文管理,所以说,公文管理只是公文处理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应当是从属关系。即使从公文处理的狭义来看,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 什么是“公文整理”?
    什么是“公文整理”?
    公文整理,即文秘工作部门对办理完毕的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 公文管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公文管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公文由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统一收发、审核、用印、归档和销毁。统一管理是公文管理工作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公文管理的统一,就是统一到文秘部门一个机构运转公文上面来,这是规范公文运转程序,防止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和无序,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 怎样做好文件的“平时归卷工作”?
    怎样做好文件的“平时归卷工作”?
    做好“平时归卷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文件的日常管理,防止散失堆积,方便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并为年终立卷、整理、归档打下基础。文书立卷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坚持经常地做好这一工作。对于承办完毕的文件,应积极催退,已收集起来的文件,应按立卷类目上所列的有关条款归入卷夹。平时的收集工作主要应收集下列一些文件材料:发文的各种文稿及文本,收进的文件和内部文件,包括机关党组织和行政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总结、领导讲话、重要调查报告、统计报表、业务材料,以及机关召开的各种会议形成的会议文件和外出参加会议带回来的文件等。对这些...
  • 什么是“立卷类目”?
    什么是“立卷类目”?
    公文“立卷类目”即立卷的具体方案,是根据近几年的工作活动并预计本年度新的任务,按照立卷的原则与方法,拟制出的本单位年度文件分类归卷的条目。有了它可以使文秘部门或文秘人员有条不紊地整理与保管文件,并便于随时依据条目检索文件。立卷类目的编制,通常由办公室的综合研究部门、文秘部门和机关档案室共同负责,经办公室负责人最后审阅定稿。立卷类目一般是以条款的形式写成,每个条款按照组卷的要求与方法概括写出所包括的一组文件的作者、问题与文种等,后面注明保管期限。一个条款是年终将要形成的一个案卷,条款的名称也就是预拟的案卷标...
  • 什么是“文件打架”?
    什么是“文件打架”?
    “文件打架”系指在一个问题上,上下级机关之间、机关与下属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所发的文件,却出现了“撞车”“顶牛”等现象,从而损害了公文的权威性、时效性与可行性,并给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例如,某省政府为鼓励农民办市场,规定“由农民集资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不受基建规模控制,不必报批”,而这个省的计划和建设部门却强调控制基建规模是一贯的政策,不能不批,以致使该倾斜的政策倾斜不了。...
  • 什么是“倒办件”?
    什么是“倒办件”?
    “倒办件”指的是在公文处理过程中,下级机关或单位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特别是请示时,越过上级机关办公厅(室)文书处理机构,直接报送上级机关领导或上级机关领导会议审批,然后再倒回上级机关办公厅(室)文书处理机构或承办单位办理。这是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一种极不正常的运转形式。...
  • 什么是“越口批文”?
    什么是“越口批文”?
    “越口批文”是指一个单位由部门拟写的文稿,不经办公室审核“把口”径直送单位领导予以签发。这是当前一些单位在公文处理工作中一种被扭曲的现象,理应加以杜绝。...
  • 什么是“公文归档”?
    什么是“公文归档”?
    文书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经过整理(立卷),移交给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保管,称做归档。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制度执行下来,叫做归档制度。归档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 如何确定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
    如何确定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
    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是指在一个机关中对于公文处理的运转流程所采取的形式,一种是集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分散的形式。...
  • 怎样做好“发文登记”?
    怎样做好“发文登记”?
    对外发出的文件要进行发文登记,以便于进行管理和查找。登记的项目主要有:发文日期、发文字号、文件标题、密级、份数、发往机关、签收、归入卷号、备注等。表1发文登记账页...
  • 什么是“印前复核”?
    什么是“印前复核”?
    “印前复核”是指公文印刷前,由文秘部门对需要缮印的公文进行复核。新《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复核的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经复核需要对文稿进行实质性改动的,应按程序复审。”...
  • “校对”文件的要求是什么?
    “校对”文件的要求是什么?
      “校对”是把文件的清样与定稿进行核对校正,它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要求杜绝差错,切实保证文字准确、格式符合规范。一般文件校对一次,重要文件实行复校甚至三校...
  • 什么是“核稿”?核稿主要审核什么内容?
    什么是“核稿”?核稿主要审核什么内容?
    “核稿”即公文起草成形送交领导人审批签发之前,由办公室或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公文的观点、文字、内容、体式所作的全面审核工作。核稿,主要审核下列七点:...
  • “批转”“转发”可否当做文种来理解?
    “批转”“转发”可否当做文种来理解?
    不可以。“批转”“转发”是公文制发过程中的两种重要发布形式。它们都是对本机关之外公文的处理,但适用对象有所不同。批转,“批”是批准、批示的意思,“转”是转发,它适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或所属部门的公文批注意见后予以转发,一般以“通知”...
  • 为什么要对文稿进行“把口”?不能把口的文件如何对待?
    为什么要对文稿进行“把口”?不能把口的文件如何对待?
    “把口”是指对公文文稿进行把关。为什么对发文文稿要进行把口呢?主要是为节省领导耗费在审阅和修改公文上的时间,有利于贯彻集中统一的办文原则,保证公文有较高的质量,便于下级执行。“把口”是由办公室主任(或秘书人员)对机关各职能部门拟写的以机关名义外发文件的文稿,从政策、措施、手续及体式、文字提法等方面进行审核。对于不成熟或质量上有问题的文稿,在商得拟稿单位同意或者请示领导以后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补、退、改三种办法加以处理。...
  • 什么是“签署”?它与“签发”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签署”?它与“签发”有什么不同?
    公文中签署与签发是不同的,签署是指以机关领导人名义发文,由签发公文的领导人在公文正本署名位置亲笔签名,或者对于大批印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的手章,它代表发文机关。只有以签发人名义制发的公文,才有签署可言。需要签署的公文,主要包括命令(令)、协议、合同、证明书等,签发人要在指定的位置盖章,一经签署,即发生效力。签发则是指公文办理最后审定文稿时的程序,领导人在公文处理专用纸或公文原稿上签名,是最后定稿和批准发出的一个关键环节。机关发出任何一份公文,都要经过领导人签发,未经签发的公文,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