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公示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 公示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 比如, 重大事项、干部任用、评先评优、招投标、人才选拔和招聘等都会在正式确定前进行公示, 体现公开、透明和依法行政, 接受群众监督。
公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事先告诉群众周知, 用以征询意见、改善工作的一种新型的应用文文体。作为一种应用文新文体, 公示并不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种公文之中, 目前在应用写作学界有关公示的理论研究和写作指导较少, 为此, 本文拟结合实例对公示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作一探讨。
一、公示的结构和写法
从结构上看, 公示可以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1. 标题。
标题可以直接写成“公示”, 也可以写成“关于×××的公示”等形式。比如, “干部拟任公示”“关于拟任领导干部的公示”“干部任前公示”“2014年××州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及拟聘公示”“2014年下半年×××委员会招聘拟聘用公示”“××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调节池电气二次工程施工招标评标结果公示”等。
2. 正文。正文是公示的主体, 一般可分三部分。
一是公示的原因和事项。原因和事项多用一句话表述, 简明扼要。原因可以直接写明, 如“为了……予以公示”, 也可以表明是根据某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 还可以写明是经过某一机构研究的结果。如, 吉林省公安厅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省级公安机关行政审批项目的公示》, 开篇即点明“为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 省公安厅现将省级公安机关行政审批项目予以公示”。该厅2014年7月发布的《行政职权目录公示》则写明是“按照省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 省公安厅对行政职权进行了全面清理”, 并将行政职权目录向社会公示。刊登在2013年12月22日《西安日报》上的西安市委组织部《干部任职公示》, 原因则写明是“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 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 现对2013年12月21日市委研究确定拟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予以任职公示。”
二是公示事项的基本情况。“三重一大”公开公示要交代清楚具有方针政策性、全局性、战略性, 对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重要干部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比如,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发布的《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众参与公示》, 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该公示详细写明了规划名称、流域概况、规划范围、规划主要任务、规划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评价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干部任职公示一般要写明拟任对象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职称职级、学历学位、履历等情况, 并写明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等。
三是附加要素。包括公示起始和截止日期、意见反馈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这部分要详细写明公示的截止时间、天数 (一般按工作日计算) 、意见反馈的具体通联方式等。比如,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发布的《北京市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区”推荐名单公示》, 指出“如有意见和建议, 可通过信函、邮件、电话等方式, 于2014年12月10日18:00前, 向首都文明办反馈”, 并写明了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详细地址和邮编。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7日发布的《关于推荐全国法治区县创建先进单位的公示》, 指出“公示期从2014年12月18日—2014年12月24日, 欢迎社会各界群众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名单有异议的, 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于2014年12月24日前反映至北京市司法局监察处”, 并写明了联系地址、邮编。
3. 落款。公示的落款与其他应用文文体落款一样, 写明发布公示的单位名称 (加盖公章) 和发布时间。
有时, 如果公示的内容较多, 信息量较大, 还可以增加附件, 或在正文中增加图表。上文中提到的《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众参与公示》, 为了说明规划范围, 就配以沁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2014年7月发布的《河南省钢铁、电解铝行业项目清理整顿情况公示》中, 将钢铁、电解铝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情况用5个附件的形式予以公示, 附件包括了建成钢铁产能表、申报备案的建成违规钢铁产能情况表、申报认定的在建违规钢铁项目情况表、电解铝项目汇总表、电解铝项目清理情况表等具体内容。
二、写作公示要做到“六明确”
一是明确公示对象。比如, 拟任干部的姓名等, 必须准确详细。
二是明确公示范围。根据要求, 有的公示面向社会公示, 有的仅在本系统、本单位公示。
三是明确公示内容。公示对象为个人的, 多数要明确其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等;是单位的, 要讲明其性质、业务范围等。
四是明确公示方式。需向社会公示的, 一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的, 可采取召开会议公示、张榜公示、网站公示等方式。
五是明确公示时间。根据不同的规章制度要求, 公示期也不一样, 因此要认真研究相关制度, 合理确定公示期。
六是明确意见反馈渠道。要畅通意见和建议反馈渠道, 可以公开固定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邮编等, 便于公众参与。
撰写公示, 一要言简意赅, 要言不烦, 多数公示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各项要素。一些涉及重大事项的公示, 篇幅相对较长。但不管长短, 都要认真吃透有关政策精神, 避免出现原则性、政策性和常识性错误;同时要认真锤炼语言, 惜墨如金, 绝不涉及公示事项以外的其他内容, 避免引起误解。二要注意区分公示与公告、通知的不同。公告、通知类知照公文, 是单向的, 由发文机关发出, 受众接受,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公示是双向的, 不具有强制性, 发文机关制发, 受众在接受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发文机关对公示原稿作出修改, 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