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式讲话稿怎样起草?

所谓应急式,即事发突然,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稿子。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偶尔也会碰到。比如:上级有新的指示精神,领导觉得原来准备的稿子不行,要推倒重来;某个会议上某领导本来没有准备讲话,突然又觉得应该讲一讲;某个应景仪式,本来没有安排某领导讲话,但某领导突然又答应了去讲话;某次汇报会上,领导原来打算即席讲一讲,后来又觉得要有个稿子。类似这些情况下,起草稿子的时间就非常短,可能是一天,也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甚至更短。有些同志可能就要犯难了:我的天,就是神仙也不可能写这么快呀!
笔者见识过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大手笔”:凡接到写稿任务,他不像别人那样提前几天就进入紧张忙碌的状态,相反倒像没事儿似的,把有关的材料看上一遍,然后就去散步、串门子聊天、听音乐了。直到会议召开前夕,他一头扎进办公室,左手一支烟,右手一支笔,且见他吞云吐雾,才思泉涌,笔底生风,几小时过去,一篇大稿子就出来了,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不用改动一个,领导也照念不误。
此公的“上乘功夫”固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这种近乎怪诞的写作方式也并不值得提倡,但至少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并仿效,这就是:注重平常的积累和思考。看得出,如果不是平常注意学习,注意掌握上级精神和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注意思考、分析有关问题,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吗?即使他思维再敏捷,文字水平再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由此推及应急式讲话稿的起草,之所以“急”,我觉得首先还不是急在文字上,而是急在脑子里边有没有现成的材料可调用。如果没有,查资料、搞调查又来不及,那就真要急得团团转了。所以,无论材料急不急,平时都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基本的、重要的东西还要强记,在脑子里边建起一座内容丰富的储备库,以供随时调用,这就叫作“手中有情况,临阵不慌张”。这是其一。
其二,应急式任务一来,也许容不得你仔细考虑结构和提纲了,只能先抓主题和大的层次。首先是主题,即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领导讲话要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明确了主题,再考虑分哪几个层次来讲。走好了这两步,文章的基本框架就有了,就可以动手写了,至于各层次内部具体讲什么,只能边写边想。举个例子:某领导临时决定要在政研工作会议上讲话,限半天交稿。这时你的当务之急不是考虑怎样开头,而是赶快找准和抓住主题,比如“政研工作要为优化决策、促进发展服务”,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三个层次:“一、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政研工作;二、政研部门要成为党委政府的智囊;三、实事求是是政研工作的生命。”这样,大的框架确定了,写起来就会比较顺手,而不至于手忙脚乱,也不至于前后颠倒重复。有的同志不懂这一要领,心里一急,提笔就写,结果要么越急越写不出,要么语无伦次,层次混乱,写到后边又来推倒前边,反而浪费了时间。
其三,抓住关键观点、关键内容和关键词句,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不可能像平常那样仔细考虑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细节,也不可能把每项工作的具体内容都说全,只能拣主要的、关键的东西来写。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文章也就基本成功了。仍以上面这个例子说明:确立主题、设定层次之后,每一层次怎么展开?可行的方法是:先不管哪一个段落怎么开头、哪一句话怎么说,先把关键的要点抓住,比如第一层次主要讲新形势、新任务对政研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课题、新要求,第二层次主要讲如何加强政研队伍能力建设,第三层次主要讲政研工作要摸实情、报实况、献实策、谋实效。把这些方面讲到了,基本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另外有些应景式的讲话,如欢迎词、祝贺词等,通常都有大致的模式和一些基本用词,如欢迎某兄弟单位代表团前来考察,其大致层次是:表示欢迎——介绍本地概况——赞扬对方业绩,表示向对方学习——希望多多批评指导、传经送宝,祝考察成功。又如某领导到下属单位的表彰大会上讲话,其大致层次是: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肯定该单位所做的工作——原则性地提几点要求,希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凡起草类似这种讲话,我们脑子里要立即闪现这样的轮廓和线条,然后依次把有关的内容“填”进去,写作速度就可以快一些。
最后还要注意,既然是应急式,思维就要力求快捷连贯,文字要尽可能一气呵成。如果字字斟酌、句句琢磨,那就是舍本逐末,时间也来不及。只要主题突出、层次清楚、基本的和重要的东西讲到了,即使文字粗糙一点也没关系。如果这篇稿子需要印发,就可以在领导讲完后再来仔细打磨。当然,如果你能够写得既快又好,那就更难得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