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写作应当如何选用故事材料

就演讲稿写作而言, 所谓故事, 是指用作演讲稿材料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故事具有情节性、场面感和细节化的特点, 可以增强叙述语言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再加上故事可以蕴含丰富意义和深刻道理, 能够产生启示力, 所以讲述故事就成了演讲稿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情理表达方式。
如何选用故事材料, 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用呢?
一、选用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材料
故事必须具有吸引力, 才能引发听众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因此, 高明的演讲者, 总是善于通过情节的巧妙设置和结构的精当安排, 让曲折多变的故事, 紧紧地吸引住听众。例如, 黄菡在题为《幸福从心开始》的演讲中, 讲述了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律师, 在家里急切地准备一个案子。律师的小儿子, 不停地缠着爸爸陪自己玩儿, 律师只好给儿子找个事儿。他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来撕成小块, 递给儿子:“你什么时候把这个地图拼好了, 我什么时候就陪你玩儿。”在他看来, 一个6岁的小孩儿, 干这事是很难的。没想到几分钟之后, 儿子就拿着拼好的世界地图, 兴冲冲地来找爸爸:“我拼好了, 你可以陪我玩儿了。”律师很惊讶:“孩子啊, 这图是很难的, 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孩子说:“爸爸, 图是很难, 可是人像很简单, 你没有注意到这张地图的背面, 画了一个人像吗?爸爸, 我想, 如果这人对了, 这世界就对了, 如果这人错了, 这世界就错了。”
一个律师, 为了摆脱小儿子的纠缠, 故意让他去拼一张撕成小块的世界地图。没想到六岁的儿子很快就拼好了这张地图, 原来聪明的儿子发现地图的背面画了一个人像, 他按照人像来拼, 不就很简单了吗?黄菡讲述的这个故事, 从开头的设疑, 到进程的生疑, 再到最后的释疑, 自始至终都有悬念在吸引着听众。演讲者选用这个故事材料, 显然不仅仅是为了益智, 儿子最后说的那句话一语双关, 不就很容易引起听众的思考吗?
二、选用充满感染力的故事材料
故事应当充满感染力, 因为只有这种强烈的感染力, 才能激发听众内心的共鸣。这就要求演讲者在叙事中投入真情实感, 在最容易引发共鸣的动情点上, 深深地感染听众。例如, 阎连科在演讲《上天和生活选定那个感受黑暗的人》中, 讲述了这样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位我同村的盲人, 他从年轻的时候起, 就有几个不同的手电筒。每走夜路, 都要在手里拿着打开的手电筒, 天色愈黑, 他手里的手电筒愈长, 灯光也愈发明亮。于是, 他在夜晚漆黑的村街上走着, 人们很远就看见了他, 就不会撞在他的身上。而且, 在我们与他擦肩而过时, 他还会用手电筒照着你前边的道路, 让你顺利地走出很远、很远。为了感念这位盲人和他手里的灯光, 在他死去之后, 他的家人和我们村人, 去为他致哀送礼时, 都给他送了装满电池的各种手电筒。在他入殓下葬的棺材里, 几乎全部都是人们送的可以发光的手电筒。
一个盲人, 每走夜路, 都要拿着打开的手电筒, 这让人有些不解。原来, 他是为了让行人看见自己, 同时也为行人照明。人们被盲人的聪明和善良感动了, 以致于在他死后, 家人和村人都送给他可以发光的手电筒。人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 表达对盲人的哀思和感念。听众记住了阎连科讲述的这个真实故事, 是因为作为健全人, 他们同样也被盲人的善举感动了, 他们从一个普通残疾人的身上, 感受到了心灵的无比温暖和人性的巨大力量。
三、选用增强启示力的故事材料
故事可以增强启示力, 才能促使听众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 领悟故事的哲理内涵。这就需要演讲者善于选用蕴含哲理的故事, 启发听众从故事中领悟独特的社会经验和深刻的人生智慧。例如, 王占宝在题为《每一天都是作品》的演讲中, 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曾经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请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里, 用一把制造于1713年的、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先后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期间1097人经过, 只有6个人停了一会儿, 约20人给了钱, 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 总共收到了32美元, 待演出结束时, 无人鼓掌、无人理会。可就在两天前, 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 所有门票售罄, 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 平均得花200美元。
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在地铁站里演奏, 出人意料地遭受了冷遇。而两天前, 他在剧院演出, 人们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 平均花费200美元。听众记住了王占宝讲述的这个故事, 是因为小提琴家前后完全不同的遭遇, 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当一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家, 用世界上最精美的乐器, 演奏世界上最经典的音乐时, 只是因为演出的场合发生了变化, 就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那么, 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耐心倾听都做不到的话, 又会错过多少珍贵的东西呢?
四、选用产生震撼力的故事材料
故事能够产生震撼力, 让听众从故事的动人场面和感人细节中, 真切感受到一种令人震撼的巨大力量。演讲者选用这样的故事材料, 显然能够大大增强演讲的鼓动性和感召力。例如, 王树增在演讲《长征, 一座信仰的丰碑》中, 讲述了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战斗结束后, 部队进了一个小村子。贺龙就问他的卫生队长, 说贺师长 (指贺炳炎, 编者注) 的命还能保住吗?卫生队长说要把胳膊锯了, 也许能保住性命。于是, 他们在村子里的一个打麦场上, 架起一口大锅, 里面煮了两根老百姓锯大木板的锯条。卫生队长和卫生员们就抬了个大凳子, 拿根绳子把贺师长抬过来捆在凳子上, 什么麻药都没有, 就这样踩着贺师长的身子锯下去。贺龙当时都不敢看, 锯完了他才回过头, 从凳子底下的一摊脓血里扒拉出一些东西。以后在长征的路上, 贺龙每次做战斗动员都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 说:“同志们, 这里面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贺师长最后活下来了。
长征途中, 红军从湖南向云南行进的时候, 在两省边界遇到国民党军的阻击。贺炳炎在激战中被打断了胳膊, 为了保住性命, 必须把伤臂锯掉。在打麦场上, 卫生队长和卫生员们把贺炳炎捆在大凳子上, 在没有任何麻药的情况下, 踩着他的身子, 用锯大木板的锯条锯完了整条手臂。王树增讲述的这个独臂师长贺炳炎的战斗故事, 把一个让贺龙“都不敢看”的壮烈场面, 像特写镜头一样推置在人们的眼前, 强烈地震撼了听众的心灵。
经验表明, 在演讲稿写作中选用故事材料, 关键在于引发听众内心的强烈共鸣。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吸引、感染、启示和震撼效用, 让故事真正成为演讲稿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 选用故事材料, 不能偏离演讲稿的主题, 讲述的故事也不能太多太长。否则, 演讲中的故事, 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应和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