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诈宣传语的写作要领

近年来,国家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但电信诈骗套路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不少学生和社会居民深受其害。对此,相关部门一方面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反诈知识宣传,创作出各种形式的反诈宣传语,在街道、社区、学校、公园等公共场合进行呈现,引起公众关注,发挥警示告诫作用。根据其内容和语言风格,可将这些宣传语分成三大类:提醒告诫类、诈骗方式呈现类、微型案例呈现类。其中,提醒告诫类又可分为庄严郑重式和幽默诙谐式。微型案例呈现类可分为正面案例鼓励式和反面案例教导式。
一、提醒告诫类反诈宣传语
这是一种传统式宣传语,目的在于用宣传语所表达的观点去影响公众的行为态度,具有简洁性、明确性。在写作过程中,此类宣传语多使用陈述句,通常使用相应的修辞手段传递语用意义。
一是庄严郑重式。这类宣传语数量最多,运用最为普遍,语气庄重严谨,句式对仗工整,一般不超过二十字,有力展示了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威信,彰显了整个社会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如:
(1)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2)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二是诙谐幽默式。这类宣传语数量不多,但是警示力量较大,通常运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对俗语、谚语进行改编,前后押韵,贴近公众语言生活。如:
(3)花言巧语轻信,受骗上当跟进。
(4)横财到嘴边,吃亏在眼前。
(5)骗人之心不可有,防骗之心不可无。
总之,这类提醒告诫类宣传语警示公众要对诈骗事件引起足够重视,并提示人们应如何识别和应对骗局,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是传播最广泛、运用最普遍的传统式宣传语。
二、诈骗方式呈现类反诈宣传语
这是介于传统和新式之间的一种宣传语,近几年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在写作过程中,这类宣传语既有对仗工整的句式,也有长短不一的句式,既有传统宣传语的严肃,也有新型宣传语的活跃,以一种直白且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信息,告知社会大众不同的诈骗方式,涉及电话、短信、银行卡、公检法、中奖、专利转让等各个方面,一般不超过二十字。如:
(6)陌生电话勿轻信,银行客服问究竟。
(7)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读起来都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关键词“陌生电话”“不明来电”很容易被人们记住,进而使人们提高警惕,主动防范。
又如:
(8)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电话!
(9)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电话!
(10)凡是刷单、刷信誉赚钱的就是诈骗!!!
这些标语尽管没有工整的对仗句式,但是大多以感叹号结束,语气更强烈,口气坚定不可退让,特别是“只要……就……”“凡是”等词语的使用,有助于增强这类标语的公信力,进而得到民众的认可,并主动传播分享。
三、微型案例呈现类反诈宣传语
这是一种新型宣传语,与传统反诈宣传语有较大区别。通常情况下,这类宣传语一条仅有二三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把时间、人物、地点、结果等交代清楚,用寥寥数语通报一个诈骗案例,便于公众抓取关键信息并主动进行二次传播,关注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引起对财产安全的足够重视。
一是正面案例鼓励式。这种形式的宣传语一般用简短的一句话告知公众:有人成功识破了骗局,并附带褒义评论语,既有效传递了关键信息,又不失诙谐幽默趣味。如:
(11)西二村夏先生及时发现短信中陌生链接的陷阱,未受损,棒!
(12)北新巷屠女士及时发现炒股诈骗未受损,正义方胜!
二是反面案例教导式。这种形式的宣传语字数稍多,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晰,甚至自问自答,附带提醒教导,警醒公众,原来受骗者竟是自己的身边人。如:
(13)3月,舟孟社区几位女士觉得刷单能赚钱,结果钱没赚到还总共被骗了两万多……都2021年了,不会还有人相信刷单能赚钱吧?嗯,还有人。
(14)3月1日,潜龙社区王女士接到“某宝客服”电话说不用退货还能退钱,结果被骗五万多……主动退款的,千万小心!
这些微型案例呈现类宣传语既保护了公民个人隐私,又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在社区、街道、网络上广为传播,且宣传成本低,影响广泛,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反诈宣传语多遵循礼貌的语用原则,摒弃生硬冷漠的指令性话语,而且简洁明了,带有修辞性和人文气息,因此能很好地被人们接受,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反诈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