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法定公文

法定公文就是指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中规定的15种公文。包括命令、决定、决议、公报、公告、通告、通报、请示、批复、通知、报告、意见、议案、函、纪要。
一、共性部分
绝大多数公文,都有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是一篇公文的骨架,给人留下一个系统的印象。公文写作的第一点不在于内容多么好,而在于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性是否突出。如果公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一)格式
大标题,一般都有主送机关(纪要没有,非法定公文也没有,比如调研报告),有正文,有落款(一般比较正式的公文都有,比如意见、通知、报告等,非正式公文可以没有,比如讲话稿、倡议书等。落款就是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发文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写)。
(二)标题
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三要素缺一不可,不能随意省略。比如,省略事由的,××省人民政府决定;省略发文机关的,关于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的通知;省略文种的,××单位关于召开某某会议的有关事宜。
批转、转发。批转是批准转发的意思,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文件所采用的标题。层层转发的文件应避免“关于”“转发”“通知”这些词反复出现。比如,《市总工会关于转发省总工会关于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某某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应该改为《市总工会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某某工作的通知>》。
事由说明要准确,避免题大意小。比如,××单位关于加强青年工作的通知,正文只讲了要加强团组织建设这一个方面或者只讲了要加强培训,题目就太大了,应改成××单位关于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通知或者××单位关于加强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这个例子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要避免题小意多。总体意思就是要避免题意含糊不清,尽量准确表达正文的意思。比如,××单位关于人才问题的请示,就显得过于笼统不具体,应该有一些词来限定问题,是要申请人才培养的经费,还是要请求上级多组织活动,还是想多配备一些职数等,这都是人才问题里面的内容。另外,还要注意避免重复表述,比如,××单位关于申请××的请示,“申请”和“请示”重复。××单位关于报送××的报告,“报送”和“报告”重复。
除了法规、规章、办法、条例等加书名号外,其他都不加。比如,××单位关于印发××领导讲话的通知,或者转发上级的意见、通知之类的,都不要加书名号。
多行标题。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断句要断在一个短语说完的地方。
大标题末尾不加标点,内部除了书名号和引号,也不加标点。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标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结尾没标点,中间也没标点,就是空一格。
(三)主送机关
同类机关之间用顿号,不同类机关之间用逗号,写完用冒号。比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排序原则。先外后内(各级地方政府在前,本机关的职能部门在后),党政军群。比如,中共中央普发文件常用主送机关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模板如下:
国务院下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央下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省政府下文: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市政府下文: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局内部下文: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四)序号
第一级:一、二、三、
第二级:(一)(二)(三)
第三级:1.2.3.
第四级:(1)(2)(3)
其他: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一是二是三是。
内部标题如果单独成行,末尾不加标点。比如,“一、总体目标”如果是两个或者更多分局构成,分局之间加逗号,末尾还是不加标点。比如,“二、要深入调研,做好基础资料搜集”如果不是单独成行,末尾用句号。
二、个性部分
(一)意见
1.用途
一般是下行文,也有用作平行文。大多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对重要问题提出指导性见解和处理办法。
2.框架
由头:写出发布意见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不用面面俱到,最后说一句“现就××问题提出以下意见”或“特制订本意见”即可。由头就是公文的开头,实际工作中可长可短,考试中建议短点,意思写到位就行。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主要措施(核心部分,逐条列举对重要问题的处理方法)。
工作要求(贯彻执行的一些要求,这部分可有可无,可以单独作为一大点,也可以作为结尾一小段,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二)通知
1.用途
下行文,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有关事项、传达领导意见,都可以用通知。
2.框架
由头:写出发布通知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不用面面俱到。
主体: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组成,要有条理地组织表达。
贯彻执行要求(如果是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结尾可以加上这一部分。如果不是,没必要写)。
会议通知要交代清楚召开会议的目的、主持单位和会议名称、会议内容、会议安排、参加人员、参会要求。
(三)通报
1.用途
下行文,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
2.框架
表彰先进:表彰由头+表彰内容+希望要求
批评错误:问题概况+深入分析原因或本质+处理意见或希望要求
传达情况:总体概况+取得成绩+存在不足+今后打算
(四)决定
1.用途
下行文,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2.框架
由头:写出决定的原因、目的、根据、意义等,开门见山、语言简洁,最后说一句“特作如下决定”。
主体:写明决定事项的具体内容、落实措施、解决办法、规定要求等。内容短、文字少的,就不分段一口气写完;内容多的,可以列出12345点,也可以每层意思归纳一个小标题,列于每部分之前,显得条理清晰、内容突出。
实施要求:提出希望、号召和要求,比如“各地区、各部门接到本决定后,要立即研究、抓紧部署”等。这部分也是可有可无。
决定如果是内部行文就要写主送机关,如果是公开行文就不用写主送机关。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五)报告
1.用途
上行文,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不需要上级机关回复。
2.框架
反应情况:基本概况+问题分析+意见建议
总结经验:基本概况+经验分析+存在不足+今后打算
调查事故:基本概况+原因分析+处理意见+今后打算
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
(六)请示
1.用途
上行文,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明确或批准。需要得到上级机关回复。每个请示只能送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2.框架
由头:交代为什么要请示。原因讲得客观、具体,理由讲得充分合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和回复。
主体:交代要请示什么问题。提出具体请求,要写得具体、明确、清晰,便于上级机关回复。一般写一项事项,如果多项,要分条列举。
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等。
(七)函
1.用途
平行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沟通工作。
2.框架:
由头:交代根据,说明缘由。复函要引用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正确引用做法是公文标题加发文字号,比如《关于××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
主体: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截了当,简洁明确。复函要注意回复问题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
(八)纪要
1.用途
就是指会议纪要。
2.框架
会议名称+纪要,比如省长办公会议纪要,省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开头:交代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会期、主要议程、会议形式等组织情况以及会议主要成果。最后说一句“现将这次会议研究的几个问题纪要如下”或“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
主体:记录会议情况和结果。会议同意……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认为……会议议定……会议要求……会议决定……会议明确……
参加会议的还有……(可有可无,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