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关文稿的起草和修改

文稿是一个单位反映整体情况、部署全面工作的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 文稿水平体现了一个单位谋划和推进工作的水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文稿起草和修改工作, 潜心钻研, 精心打磨, 使之成为“专攻术业”和“立身之本”。
一、文稿起草走好“四部曲”
“文无定法, 文有常规”。文稿起草一般要经历“四部曲”, 有一个“循规蹈矩”到“中规中矩”的过程, 最终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一) 明意图、定主题。
起草一份材料, 明确目的和意图最重要。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包括当面听取领导指示、综合领导平时观点、研究上级部署和现实状况等, 从而全面正确地领会领导意图和有关要求。在此基础上, 提炼出比较清晰的主题和主线, 形成材料之神、文章之魂。各类文稿都应有相应主题, 有的是明主题, 如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对全军指战员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有的是暗主题, 如2014年9月15日,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 (北京) 大会上的讲话》, 其实是向国内外阐释中国政府对质量工作的态度和思路措施。
(二) 捋逻辑、搭框架。
逻辑是否严谨, 框架是否合理, 是文稿起草的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材料的成败。文稿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层次和语言表达上。对文稿结构层次的谋划, 在文稿层面, 体现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在工作层面, 体现的则是全局驾驭能力。对主题或主要观点的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 要按其主次、轻重缓急来安排文稿的结构层次, 再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哪些“浓墨重彩”、哪些“轻描淡写”。这样, 既能使文稿结构严谨、段落分明、详略得当, 又能有效地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三) 理素材、“冲”初稿。
文稿起草, 有时虽然领导交代了思路和观点, 虽然手头有大量的资料或素材可供利用, 但还需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梳理、加工和提炼, 包括有哪几类素材, 选用哪些阐释观点, 选用哪些分析形势, 选用哪些交代任务和要求。在理清素材的基础上, 要有“快马加鞭不下鞍”“过河小卒直向前”的气魄, 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统帅三军的将军, 各种字词句就是任你指挥的士兵、小分队和兵团, 要以将军的气魄、谋略、胆识来驾驭全局、组织文字、阐释思想, 根据文章的框架“冲”出草稿, 不要计较一字一句的工整、得失。这一点至关重要, 人们常说“难能可贵第一稿”。
(四) 多斟酌、求完善。
写完初稿后不要急于出手, 可以进行“一沉二改三读”。“沉”, 就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搁置一边“沉一沉”, 自己从材料中跳出来, 翻翻资料, 看看远方, 既能放松身心, 也能突破定式, 说不定还能一下子想到好的观点和字句, 为文章增色不少。“改”, 就是反复地考量和打磨, 不断提高文稿质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唯陈言之务去”、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等, 都是锤炼文字的明证。“读”, 就是找两个人模拟读一遍, 一人当领导, 一人当听众, 发现读着不顺口、听着不舒服、表述不妥当的地方, 及时进行修改。
二、文稿修改注重“四审”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文稿形成后, 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四审”, 反复斟酌和修改, 使之日臻完善。
一审主题。首先要看主题是否科学, 观点是否正确, 看文章大标题是否紧扣设定的主题, 再看各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是否紧扣所属的大标题。没有扣紧的, 要通过增加过渡性语句等适当的方式予以补救。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这样的稿子就是废稿。老一辈革命家的很多文章题目都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比如,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都属于范例。
二审逻辑。主要看框架是否合理, 几个大部分有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 内容的安排有没有错位, 整体结构有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周密严谨。比如,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讲话内容分三个层次:“首先, 我们高度赞赏清华对质量科研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由此, 我们深切期望清华在质量科研教育方面走在前、做表率;由此, 我们全力支持将清华质量院办成世界一流科研教育机构。”显然, 三个层次之间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呈现出层层深入的逻辑力量。
三审论述。对论述要做到“三看”:一要看严密性如何———观点立得准不准, 道理讲得透不透, 办法够不够, 措施实不实;二要看针对性如何———切口是否精准, 重点是否突出, 避免面面俱到, 泛泛而谈;三要看准确性如何———事例真不真, 数据准不准, 论据不足说服力就不强, 事例和数据有误就是硬伤。
四审文字。文字上不出问题, 是对一篇文稿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语言文字要坚持高标准, 按照“信、达、雅”的要求, 既要看表述是否准确, 是否到位, 是否符合一贯的语言风格, 也要看有没有语病, 有没有错别字乃至标点符号错误。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关工作人员要想提高文稿写作水平,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涵养情怀。平时要多读书、读好书, 广博地学习和了解各方面知识;同时, 深入研究一两个方面问题, 反复研读经典著作和文章, 形成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二要积累资料。一方面, 储备素材。把常用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 看到好的材料及时补充, 逐渐建起详实、有条理的资料库, 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 储备范文。对经常要写的文种, 逐一找出系列范文, 经常进行比较研究。三要精炼首尾。好文章讲究“虎头豹尾猪肚”。开头写好了, 开局精彩, 先声夺人, 能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激发读者往下看的欲望。同时, 收尾也要努力做到呼应主题、意味深长。四要保持状态。保持良好心态, 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认真负责地努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不过多地考虑结果。养成好习惯, 有事抓紧做, 没事就多做准备, 提高工作预见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