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正文怎么写?

心得体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任务属性分,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学习体会。通常是指在组织领袖讲话、政策法规、文件精神的学习培训中,经过系统学习,以心得体会的形式,阐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背景、意义、内涵以及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新要求的认识、反思、体会和感悟。
第二种是工作体会。是指对工作的复盘、思考和总结,对工作规律、特征的探索。工作体会重点阐述工作中的收获和启示、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实践指导等等。
第三种是读书体会。主要对书籍中印象最深刻、最有启示的章节和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实情实况,转化为指导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方法。无论哪种类型的心得体会,写深写活均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善用修辞原则
心得体会如何写深写活?要么在思想深度上挖掘,凭借新颖观点增色添彩;要么在写作手法上取巧,凭借非凡文采吸人眼球。这里重点谈写作手法上的取巧。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意思是说文章不加入修辞,就会像一杯白开水,不仅不能准确表达内心想法,更无法将文章写得鲜活。修辞,往往充当“魔术师”的角色,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为读者带来意外惊喜,赢得称赞与掌声。
比如《凝榜样之“魂”,铸为民之“根”》中的四个标题:“一、誓言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二、实干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三、坚守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四、担当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分别使用了比喻、回环、对仗的修辞手法,将“誓言、实干、坚守、担当”等意识形态“务虚”的词语,用“石、火、灯、路”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来具体化、形象化,由虚转实,虚往实归,增强了读者的真实感。特别是回环、对仗两种修辞手法,让原本零散的标题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令文章结构严谨,引人注目。
(二)巧于表达原则
写作的表达方式分为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心得体会不如应用文那么多条款限制,写作方式比较灵活,个人喜好什么就写什么,既可以写纯粹的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抒情的散文,甚至可以写成诗歌和戏剧。
通常情况下,心得体会采用夹叙夹议最为常见。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撰写心得体会,需要处理好“三要”。
1.叙述要前后连贯
无论事例或观点,在叙述时要始终保持前后关联、一脉相承。即便叙述中出现跳转,或对象发生改变,也要保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不能各自为政,自说自话,前后矛盾。
2.观点要前后统一
任何文章都是由大小观点组合而成的,通常小观点服从并服务于大观点,大观点服从并服务于中心思想,一级服从一级,一级指挥一级,上下保持紧密联系。既要保证各个小观点之间的一致性,前后不矛盾、不对立,也要保持前后各个大观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随地吐痰是不对的”,但在小观点中分析时,却提出“如果忘记带纸巾难道要吞回去?”的观点,这就出现前后观点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文章在设计上就是失败的。
3.论据与论点要前后关联
夹叙夹议中的“叙”是论据,“议”是论点。通常情况下,文章论据是服务于论点的,但就夹叙夹议而言,却有所不同:往往由叙主导了议,议反过来为叙服务;议只是叙的总结提炼和拓展思考,是对蕴藏于叙中内涵和意境的浓缩与升华,议的观点不仅要与叙相关联,而且要服从并服务于主题。
比如心得体会《榜样指引我们前进》一文中写道:“榜样赵忠贤,超导院士,知识报国,带领科研团队奋战一线,推动中国科研事业日益升腾。在这些榜样的身上可以看到,‘实力’是发展最强的‘战斗力’,是强大最好的‘支点’。当代党员干部应用心感悟榜样的力量,多学、多看,多想、多问,积累经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努力做用活政策的‘百事通’、强化业务的‘内行人’、熟悉基层的‘知心人’、解决难题的‘真帮手’,在风雨中从容‘亮剑’。”作者从院士团队知识报国中提炼出“实力”这个观点,“议”的观点准确揭示了“叙”的深层内涵,两者一线相牵,紧密关联在一起,让人感到论据很鲜活,观点很鲜明,印象非常深刻。[!--empirenews.page--]
(三)联系实际原则
无论哪种心得体会,如果不联系实际,不回归生活,就是“风中柳絮”“水中浮萍”,站不稳,立不住。
1.与主观想法相连
随笔是记录自己见闻、行事或感想的一种文体,它的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学写随笔的第一步,就是体察、玩味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做种种发掘。心得体会与随笔非常相似,也是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理解与判断、感悟与启示的记录,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付诸笔端,这样的体会与实际的联系就非常紧密。
2.与社会现象相连
从领导讲话、工作问题、书本理论向社会现象延伸,引出对社会种种现象的讨论,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内向外发散性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从国际、国家这个宏观层面入手,也可以从身边人、事这个微观层面着手;既可以从正面加油打气,也可以从反面严厉批判……无论从哪个角度或层面挖掘,都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现象,这样的体会有观点、有案例、有思考、有感悟,就会非常接地气。
3.与客观规律相连
以自然规律、社会现象、人文法规和人情世故等为参照物,将学习、工作和书本中的理论或观点与之对比,判断哪些符合参照体系,哪些违背客观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对比过程,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这样的体会会更加公正客观,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火力集中原则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写心得体会时,切忌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不要看到一地珍珠,就想一把全抓过来,这样反而什么都抓不到。提笔时,感觉什么都重要,什么都想写,有说不尽的话,但真正写起来,又感觉写不全、写不深、写不透,最后让人感觉写得浅、写得乱。集中火力,就是要集中笔力于一点,力争把一个小问题想清楚、想透彻、想深刻、想具体,这样才能把体会写深刻,写出亮点、写出特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