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需在“三度”上下功夫

撰写年度工作计划,历来就是机关事业单位文秘人员材料写作的“重头戏”。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年度工作计划,不仅对文秘人员的文字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更是对其政策水平、工作视野以及前瞻能力的一次检验,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在年度工作计划的写作中应在“三度”,即政治敏感度、视野宽窄度和表达深浅度上下功夫。
一、政治敏感度———测试文秘人员政策能力的高低
工作计划属于党政机关常用事务公文,既然它涵盖在公文范畴之内,就必须体现出公文鲜明的政治性特点,即能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单位实施领导和管理,体现和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向、指挥意志、行动意图,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以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到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写作中,就应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贯穿其中,并在每一个相应的计划项目中得以体现,使之能够在单位的工作部署中得到贯彻落实并具体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文秘人员在撰写年度工作计划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要到位。我们知道,机关事业单位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安排,都应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写年度工作计划时,就应将对这些方针政策的贯彻体现到计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中。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等,这些内容都为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提供了重要方向。撰写年度工作计划时,计划事项的具体内容更应有相关的会议精神作为指引。如,涉及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总体要求;涉及教育方面内容的,近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也会对下一阶段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均可为单位年度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政策性依据,文秘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
其次,理解把握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到位。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有时遇到一些文件中的表述比较宏观,难以把握,那么机关事业单位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的表述则往往相对比较具体而明确。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都有上级对口部门,无论是属于垂直管理单位还是条块管理单位,直接对口的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一般均能够结合本行业或本系统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就为下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机关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只有认真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吃透其精神,才能将文件精神有机融合到自己撰写的计划中。如,教育系统下一阶段要开展某项活动,直接的下属机关事业单位就应围绕这一活动拿出相应的工作方案;经济管理部门提出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指导性计划目标,下属机关事业单位就应细化这些目标,并在本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写作中,研究制定出工作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措施。机关事业单位文秘人员必须时刻围绕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去准确理解和把握上级精神,以便有效指导本单位工作。
再次,与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内容精准结合要到位。一份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应该包含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三项基本内容,机关事业单位文秘人员在撰写年度工作计划过程中,不仅要让政策内容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而且还要在每一项具体措施中都有所体现。如,某地在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强调提高执行力,倡导“严、实、快”的工作作风,这具体到某一单位的工作措施中,就应按照这个工作要求来设计内容。又如,某市提出新一年度工作的口号是“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那么工作计划的各个部分,都应将这种“冲刺”和“决战”精神结合进去,并使其得到充分体现。
二、视野宽窄度———检验文秘人员写作视域的大小
年度工作计划的撰写最能检验文秘人员写作视野的宽窄度,倘若文秘人员将今后的年度工作仅仅局限在单位具体工作的角度思考,或者只是把本单位下属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简单汇总、归纳和整理,那就很难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着眼未来一年内的单位工作,具有预先性与可变性特点,要求其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长远性和前瞻性,既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作开展的方向、内容和程度做出大胆预测,又要为后面工作推进过程中结合时间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及时修正留下一定空间。这就对文秘人员的写作视野提出了要求,具体可概括为三点:
首先,眼光要高。文秘人员应站在单位领导的高度,立足于本单位工作长远发展,宏观把握、运筹帷幄。向上,要对照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找准单位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定位;中间,要善于对标先进单位找到自身可学习参照的经验和做法,找准今后学习提升的标杆;对下,要善于把握单位工作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找准下一步工作目标的新定位。由此,才能让自己立得高、看得远,拥有较高的工作境界。
其次,眼界要宽。既要着眼于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又要跳出本单位,谋全局。要把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党和国家的需要以及行业、系统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精心设计、周密谋划。我们知道,单位规模有大小,即使是一个小单位,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单位内部分工不同的部门,其工作不可能均处于同一个水平。有的部门工作在本系统或本行业中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如党建工作在任何单位都是重要工作;有的单位虽然整体工作在行业或系统并不突出,但其党建工作可能抓得好,处于领先地位;还有的单位属于新建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工作,其任务和指标设置必然要大一些,而其他一些单位可能就没有这些特点。在单位今后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的安排中,内部的单项工作可以在原来基础上超前规划设计,不能各项工作“一刀切”。要善于统筹,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让单位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可提升的空间和幅度,使各项工作的进程有节奏和弹性度,这样才能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把工作整体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再次,眼力要好。要善于判断和提前预见未来一个阶段内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甚至一些细微的偏差,只有超前预测,才能有效地提出一些预防性措施。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提前预想到,才不至于出现问题时惊慌失措、疲于应付。这对撰写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文秘人员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就是尽量把事情想远、想全、想细,于细微处见精神。要提前预见某些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备有预案。既要保证总体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不滞后、不拖延,又要顾及某些细节或无法预测的力量的影响,及时提出预防性措施。由此,才能确保单位下一阶段工作的稳健发展,并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表达深浅度———展现文秘人员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下
毋庸置疑,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撰写的文秘人员,其必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完成年度工作计划材料的写作并非难事,这里强调的表达深浅度,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要讲究张弛有度,不可一味追求豪言壮语的“高、大、上”,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这就需要文秘人员在写作计划时,要从笔力的掌控上下功夫。
一是“化虚为实”。这里的“化”是融化、结合的意思,要求文秘人员要善于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相关文件精神融入到自己所写的年度工作计划中,结合这些政策性条文的内涵,科学规划未来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将政策要求与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文秘工作人员对政策内容的领悟要深、表达要准,不能形成“两层皮”,给人以口号式的感觉。具体体现在文中一些小标题的提炼和措施的制定上,可采用以下表达形式,如:突出一个“×”字,把××工作抓牢抓实;贯彻××精神,要靠××见成效,等等。
二是“化实为虚”。计划中的事项原本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检验,语言表达需注意,不可把话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既能看到计划事项具备可实践的科学性,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定,又有先进单位的参照性经验可借鉴,还要在表达过程中体现辩证思维,留有余地和腾挪空间,不会让人感觉过于主观。这就需要在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化实为虚”的功夫。如,对于达到某种工作效果,可以用“比较好”“一定程度”等词语;对于下一步工作取得的效果,可以用“力争达到”“再上一个新层次”等词语。这样能避免表达过于生硬,给人一种可接受的弹性空间。
三是“虚实有度”。计划写作中,对于语言要善于润色,对于一些比较生硬的表达,要使之圆润化。如,对于“坚决”“一定”“绝对”等语气强烈的词语,要善于适当切换,换成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力争”“努力”“切实”等虚实结合的词语。此外,在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撰写过程中,难免要借鉴一些现成的资料,如果将这些资料直接嵌入到计划中,有时会产生不够顺畅的感觉,要让引入的材料与自己所撰写的计划浑然一体,文秘人员既要擅长润色,又要把握好虚实的运用,如此才能展现出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