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写作应把握好分寸

分寸,是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在文稿写作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使文稿如同郭沫若先生在《白鹭》中所写的那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恰到好处,完美匀称。在文稿写作中一般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分寸。
一、把握好思想分寸。
文稿大都代表一个单位、一级组织,有着很强的导向性和引领性,其中涉及的思想、观点,都要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部署要求保持一致,不能出现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或提法。写作者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确保不出政治性差错。文稿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报告及文件精神时,要确保引用准确、观点完整;相似观点论述尽量用最新的;最好是引用原文,如果找不到原文,可参考中央媒体的重要论述。要将上级要求与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体现方向性、指导性,既不能照搬照抄、生硬复制,上下一般粗,也不能只引用不结合、只学习不落实,自说自话甚至偏离方向。
二、把握好内容分寸。
做好文稿内容的谋篇布局,对于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应展开详细写、哪些应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使用理论、语录和中央指示时要少而精,发挥“定海神针”和“指南针”的作用,不要用大篇幅引用代替自己的阐述;使用事例要选择能说明观点的典型事例,确保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分析论证要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要注意区分是正职领导讲还是副职领导讲,是党委领导讲还是行政领导讲,是在大会报告上讲还是在座谈交流时讲,是对领导干部讲还是对人民群众讲,等等。不同情形文稿的思想性、理论性,深度、广度和着眼点、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在把握工作汇报内容时,要注意不要给上级领导“上课”,即不要给领导讲认识、讲意义,而要着重讲理解、做法、成效、体会。通常情况下,听汇报者多为上级机关或部门领导,汇报人则是下级机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上级领导多有参与某些政策制定或某项工作决策的经验,理论政策水平高、各类情况掌握全,到基层来主要是了解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如果汇报的文稿中写太多开展某项工作或实行某项政策的重大意义、理论依据,就像在给领导“上课”。当然,如果上级领导来考察调研是为了解某项政策实施后基层的反应、暴露的问题,或者为制定新政策而进行调查研究,汇报时就需要必要的理论思考,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将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加以提炼概括,这些做法都能为汇报稿加分。
三、把握好语言分寸。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主题、观点的载体,深刻的思想、典型的材料和精巧的构思需要通过语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妙语连珠,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文稿写作的教科书,逐字逐句反复体悟。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召力,可以灵活运用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为文稿增色添彩。尤其是排比,使语言工整且富有气势,可以有效增强文稿的表达力。而工作汇报稿的语言则应平实、准确、精炼、得体,通常较少使用修辞手法,在用词上讲究通俗、朴实,尽量口语化,多用群众能听得懂的语言,这样汇报起来更加自然流畅。不论什么文稿,在用语上都要注意防止极端化,特别是在评价人、评价事、评价工作时,像“非常”“极其”“相当”等副词一般少用,讲问题要从发展和变化上讲“不够”“不足”而不是“不好”“不对”,防止讲“过头话”。有时候,模糊语往往比较符合实际、能准确表意,容易让人接受,如表时间的“当前”“近期”“近年来”“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二十大以来”等;表数量的“一些”“某些”“有的”“多数”等;表结果的“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阶段性进展”“尚有不小差距”等。
四、把握好语气分寸。
不同文稿的使用情境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必须注意措辞和语气,具体来讲无非就是对上、对下、对平级三类。比如工作汇报是下级单位和机关团体向上级领导、上级机关陈述情况,那么在语气上就应该恳切得体,用朴素的语言、尊敬的语气汇报做法、回答上级的问题;讲话稿一般是领导对下级提要求、作部署,兼具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和鼓动性,在语气上既要斩钉截铁有力度,又要循循善诱有温度,打动和鼓舞听众;典型经验主要是讲给兄弟单位听的,在语气上就要真诚,并带有谦虚谨慎,等等。在日常工作中,各级领导和机关人员大量运用对下讲话,对上汇报相对少些,体现在汇报材料里就容易受习惯影响,把讲话里对某项工作进展情况的分析、取得成绩的概括甚至对下级的要求等习惯性地写到汇报中去。因此,写作者一定要换位思考,让自己在讲者、听者的角色之间不断切换,调整表述方式和语气。例如,当需要把本单位的领导讲话或工作报告内容运用到汇报中时,注意把讲话、报告里的“要、要、要”替换成“将、打算、一定”等。
五、把握好篇幅分寸。
习近平总书记对改进文风、提高文稿起草质量提出了“求短、求实、求新”的三点要求。文稿写作的本领,在于把复杂的事情写得简单明了,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写得复杂烦琐。要言不烦,简约厚重是文章之道,文稿好不好,不是以长短来评判,而是以内容作为衡量标准:内容充实的话,写得短但也有分量,内容空虚的话,越长却越不受欢迎。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会议安排把控好文稿篇幅,时间上留有余地、不要太满。比如一场工作汇报会,如果听汇报人有明确要求就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准备汇报,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则根据上级领导在本单位的活动安排把握好汇报时长;主汇报人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其他同志予以补充,还要留出让调研组成员提要求、上级领导作指示的时间。笔者单位有一位老书记,曾经主持过一次年度科技研讨会议,因为报告过多导致会议拖堂,最后他没有读主持稿而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去年干得好,希望明年好好干,散会!”与会人员笑着鼓掌,还很热烈,日后竟成了一段佳话。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