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调查报告三步曲

调查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它的形成,包括三个必备的环节:一是调查,二是研究,三是写作。基本要求是:
——深入调查,掌握丰富确凿的材料。
——分析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客观反映,准确判断,公正结论。
(一)深入调查,掌握丰富确凿的材料
调查是基础,翔实的材料是调查报告的生命。
丰富——全面、深刻、无遗漏(正面、反面,历史、现实,内因、外界,理论、实践)。
确凿——真实,细密,量化,对比。
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各类信息媒介。尤为重要的是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现实生活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二)分析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分解辨析。与“综合”相对。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若干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
研究——“研”指细磨,古同“砚”(砚台);“究”,推求、追查、穷尽,追根究底,也就是反反复复寻找的意思。因此,“研究”指人对事物等进行积极探索,寻求真相、性质、规律。
分析研究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解、剖析、研讨、探究,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查究出缘由,发现其规律,寻找出经验、教训、解决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实践中,重调查、轻研究的现象屡见不鲜。科学的方法应该是,有组织地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完成调查环节后,还要有组织地进行分析研究工作,集体做出研究结论。许多单位在调查研究中把研究环节弱化甚至省略,集体调查结束后,就指定一个人单独完成调查报告。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调查后一定要做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什么?
1、分析性质——事物的(性)质、(数)量、(限)度。
2、分析原因——事物产生的背景,生长的条件,发展的环境。
3、分析影响——事物的正能量,副作用,影响力,危害性。
4、分析后果——事物发展趋向,本身的变化及引起的其他问题。
5、探讨推广经验的方式或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措施,对策。
(三)客观反映,准确判断,公正结论
调研报告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在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时,必须做到客观实在、准确公正。在调查、研究和写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不能戴“有色眼镜”,不能抱成见、偏见。要对大量的直接(第一手)材料和间接资料,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
客观公正,是文明社会的标尺,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也是调查研究所追求的目标。调研报告如果不客观公正,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调查研究本身就失去了价值,也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客观公正的调研报告,结构上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体现论据和观点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观点要鲜明,立论要有据,论证要有逻辑性。比如: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性的——
规律性是可以把握的。
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推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