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的写作流程

指导性意见作为较复杂的文种,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加强研究和思考,因此其写作流程需要完成三步九个环节。
第一步:充分准备。
环节 1:定文种。当面对开创性、探索性工作,应对重要复杂问题,需要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方法时,由于问题的性质、对策的可靠性还未得到充分验证,同时也为了鼓励下级机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实现民主决策,可选用具有商议的性质的意见行文,便于下级机关更好地接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环节 2:明主题。意见的主题需要根据所涉及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思考,以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作为着力点,结合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有关要求,综合考虑把握写作主题。
环节 3:集资料。意见的写作资料搜集要有较强的前瞻意识,着重从创新的角度搜索相关资料,可以更加突出对国内外前沿理论、先进经验做法的搜集,以便于更好地打开思路、提出好对策。第二步:深度思考。
环节 4:找问题。由于意见所针对的问题多为新情况、新问题,有的还是对某项工作的改革探索,缺少可借鉴的依据,因此在找问题时,需要更加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系统分析相关因素,探索问题的底层规律。实事求是直面真问题的意见才有意义和价值。
环节 5:拓思路。意见的写作需要经过多轮头脑风暴,积极发挥群体智慧。不要闭门造车,有条件的可以征求专家、实际工作者等各方意见建议,群策群力、打开思路。
环节 6:理结构。意见的写作结构相对固定,一般是按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现目标、对策措施、有关要求的结构板块进行写作。其中重点是对策措施,一般占 2/3以上的篇幅,采取分部列条的结构方式。
第三步:精准写作。
环节 7:拟标题。在高层领导机关发布指导性意见的时候,主标题中表示文种的“意见”前也可以加上“指导”二字;下级机关落实上级机关意见的文件,“意见”前可以加上“实施”二字。这样的区分与上、下级机关的工作性质有关。上级机关的意见往往更具有宏观性、原则性,有一定理论色彩;下级机关则需要内容更加具体、措施落地、可操作性强。在正文中,意见的标题一般采取“分条列项、序号相连”的形式,多采用动宾结构的单句标题,言简意赅、表意清晰。
环节 8:填内容。意见的内容比较实在,除指导思想、原则等文字需体现一定的理论性,对策措施等不需要太多的理论阐述,以实际举措为主展开写作,表现为内容“干货”多,可借鉴性和应用性强。
环节 9:修语言。意见的语言要严肃,更要平和,不适用命令性强制语言。不要使用过多论述性语句,不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不对文字做过多比喻、排比修饰,以清晰简洁、表达准确为好。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